2024-10-22 19:33:30 | 初心网
基本情况
我的本科是某传统工科专业,毕业后工作一年,19年4月辞职考研,三跨考浙大可以说考研里面难度比较大的了,好在这个专业招生是偏好理工科背景的,所以也算还稍微有一点点优势。但初试并不会看你的出身和背景,尤其今年影响下,初试比重提高,所以初试考个高分还是很重要的。
初试成绩:英语69,政治78,教育综合(333)145,科学教育基础(843)138,总分428。初试第一名,总分第一名,两门专业课第一名,算是运气比较好吧。
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1)选择该院校该专业考研的原因及考虑到的因素。
在我本科学习逻辑学的时候觉得它很有趣,所以我先是定了逻辑学方向。
院校选择方面,我很喜欢杭州且浙江大学的逻辑学难度适中,所以选择了浙江大学。
(2)该院校该专业考研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
2022年 统考招3人,一志愿上线一人,接受调剂两人。
2021年,统考招3人,一志愿上线三人。最低分数
二、备考经验
1、英语:我的英语底子比较差,大学勉勉强强只过了四级,个人感觉是低于上岸的诸位学生的。当时找了一个老乡同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特保到同济大学、现已准备出国留学)来给我做辅导的,一年下来亦师亦友收获良多,所以建议英语不好的同学的可以像我一样找个好老师多学习一下。
①单词:老生常谈,在你准备考研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背单词了
一直背到上考场。我是在职的时候就开始的。用“不背单词”,每天大概150词左右,反复重复。过了一段时间,按最笨的字母表顺序把所有大纲词打印下来,一个一个记忆。然后做过真题之后,把往年所有的真题中不熟的单词单独整理出来记忆。这期间APP背单词是从不间断的。(我们有一个学习小组,每天打卡,不打卡是要发红包的),最后大概每天写单词用了十来个本子。插一句:红宝书个人感觉很好用。
②阅读:我是把所有的00-17的真题(18、19留作模拟)做了三遍,然后全文手写翻译了近十年的阅读。唐迟的阅读课也一节不落全听了。速度大概是前期一天做1篇听一节课,中期手写翻译一天1篇,后期一天2-4篇。
③完型和翻译:在我的同学兼老师的指导下,我这部分选择性放弃,所以没什么太多的经验(有舍才有得,对于我的英语情况,我觉得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当然仅供参考)。
④作文:作文同样是我的弱项,考前背了十篇王江涛的范文,个人感觉主要还是看语感。
ps:字不好看的同学,请练练字。
总之,我的英语底子真的很差,考研的学弟学妹也不要怕,靠努力是真的可以弥补的。我在英语上花了很多时间,下了很多笨功夫,都是在还以前欠下的学习债,结果69分,是在上岸的同学中是最低分,但是我真的很满足。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英语上不了校线,后来克服抵触心理,慢慢接受。借用唐迟老师的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
2、政治:这门学科的时政性很强,考的大多是当年热点。由于各门内容比较相似,我按时间线讲一讲我的政治复习过程。
①8-9月:我是8月开始复习政治的,算是起步比较早。是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上徐涛的强化班课程,可能有一些不配套的地方,但是影响不大。每天听一两节课,复习一下前几天的学习内容,慢慢推进。听完一章就开始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我是闭卷做的,这样在背诵的时候我就知道哪个知识点是我的薄弱环节了。
②9-10月:这时候我开始做第二遍肖秀荣的1000题,先看一遍知识点,然后还是闭卷做,同样标记错题。这样我就有两个错题集了,他们的交集便是我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
③10-11月:这时候我开始做了徐涛的优题库,没有开始背诵,只是在错题中反复,查缺补漏。
④11-12月初:这段时间我的主攻方向还是选择题,同时看看各种政治老师的押题方向,关心一些时政热点话题。进度算是不快不慢。在期间买了一本风中劲草,个人感觉意义不大,知识点都大同小异。
⑤12月中-考前:这时候是政治拿分的黄金阶段,市面上所有的考研押题,什么三四五六七八套卷之类的,只要是有名字的老师押题卷,全部弄来做了一遍选择题,同时看了看分析题的答题角度。分析题主要背诵的还是肖四肖八和徐涛的小黄书(但事后个人感觉腿姐才是今年的黑马)。我这时候选择就基本上可以答个平均40多分了,个人感觉政治就比较稳了。
3、对于工科跨考生来说,之前对于教育综合可以说是零基础,所以还是努力的方向比较重要。
我基本上用的资料是凯程的居多,针对浙大考题的一些具体性的书籍推荐,我在这只讲一些大体的复习方向。
①5月: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333的相关课本看了一遍,只能说浅浅了解,对后期背诵有一个算是背景性知识吧。
②6-7月:这时候开始用凯程的应试解析(我一口气买了三件套应试解析、应试题库、真题汇编),这本是我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基础的东西。基本上把所有的要记忆的知识点全部罗列了出来。再配合凯程的强化班视频,算是初步过了一遍。
③7-8月:这时候我就开始了一轮背诵(事实证明有一点早,后期背诵战线有点长,最后几天差点崩溃,个人建议8月中后-9月开始)
④9月:开始第二轮背诵,这时候的做了一个助记的笔记来帮助自己记忆,其中一些比较好的我已经整理出来。
⑤10-11月:反复背诵,算是一种笨功夫。用了学长推荐的学习软件,其工作原理是按照遗忘曲线提醒你背诵。这个过程很痛苦,一天推进20个知识点都很难,因为要复习的量是远远大于新背的量的。建议可以像我一样做一些记忆痕迹帮助记忆。这时候我还加入了lucky学姐的一些资料作为补充。
⑥11月:这时候背诵不停,开始研究真题。把三件套另外两本中和应试解析不同的表述了解一下,没有涉及的方面(也有可能是解析中简单提的,没有深入的方面)再加入自己的背诵中。
⑦11-12月:这时候我用了一份各校的333真题库,大概有几百上千套真题吧。算是一种知识点的考察和补充,不手写成答案,就背诵答题要点(甚至关键词)就可以。刚开始我也被题量吓到,但发现只要回忆要点,很快就可以过完这些题,更何况有的学校几年考题有很大重复。
⑧12月-考前:背诵不能停,这段时间还是模考的时间,我大概掐表写了6份真题。根据浙大的真题量来模拟,一定严格控制三小时,自己做好计划,模考十分重要。
对于333来说,地位很重要,市面上的资料对于知识点的涵盖基本够用,我下了很多功夫,作为一个工科生来说,背诵真的很痛苦。还有,重复很重要,按遗忘曲线重复我是很推荐的,个人建议不要和别人比几轮几轮的进度,用遗忘曲线背一个月下来可能已经重复5遍以上了,不追求轮数,要追求重复次数和重复的时间点。
4. 专业课参考书目(可包含在专业课复习介绍中,可以写一下不同阶段每本书的复习情况)
首先,我想说一下专业课的重要性。我是纯文学科,综合我手中的成绩单来看,每个人的政治差分并不会很大;英语差分会略大,高分80+,低分70;专业课总分差分最大,尤其是纯文科目的背诵理解,分数更是可以拉开差距,甚至有人与他人的专业课差分能有30分甚至更多。
其次,我的专业课有两门,分别是中西哲学史和哲学综合。浙江大学现在不指定参考书了,我复习的时候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经验准备的参考书。
(1)中西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作者郭齐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5月出版。
《中国哲学教程》,董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1年9月出版。
《西方哲学简史》,作者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2)哲学综合
《逻辑学导论》,黄华新、张则幸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出版。
《逻辑学教程》,何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0年8月出版。
具体复习方面:三月份到五月份我背了一轮西方哲学简史,五月份到七月份我背了一次中国哲学教程,与此同时复习了一次西方哲学简史。暑假这两本书搭配着背,并且复习了一次逻辑学导论的内容。暑假结束后,开始尝试一个月过一次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书,搭配复习了一次逻辑学导论的内容并以何向东的逻辑学教程作为辅助,巩固了命题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内容。
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概就是我大四上学期还有三门课,这导致我总是要往返于教学楼和图书馆。除此之外我还需要提交毕业论文的任务书和开题报告,这些内容都给我增加了不少负担。面对上课问题,我只能带着我的学习内容去教室,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偷偷学一下。为了写好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我只能加快自己其他方面的进度来腾出时间。
文科复习我十分建议关键词背诵。我自己的方法是略读内容的同时圈出关键词,然后合上书以关键词为线索,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为基础将答案串起来。串好之后打开书,在自己忘掉的关键词,表述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标记。
5、科学教育综合(843)
843这门课相比于333,记忆量是少很多的,而且18年刚刚换过参考书,我怕20考研有变数,真正起步算是比较晚的。
①7月:把两本书大致过了一遍,发现其中的知识点数量远远少于333,看完一遍有个大致印象就放着了。
②9月:官网迟迟没有出今年考研书目推荐,咨询了学长也说变数不大,就开始了正式复习。整理了两本书中的知识点,做成了自己的材料,开始背诵。
③10月:根据学长的推荐又补充了一本《科学教育导论》,同样做法,整理知识点,开始背诵。
④11-12月:和333一样,反复背诵,这个过程很快就过去了。这个期间怕有变数又把前年的两本参考书背完了(毕竟上岸要紧)。所以我的843一共背了大概五本书的样子。
⑤12月中-考前:这段时间用去年真题做了两次模考(真题太少了),主要是测试题量和自己的答题时间、卷面布局规划。所幸考试中能从参考书中找到答案的题目还算不少。
对于843,我觉得一份好的笔记比较重要,尤其对于其中一本英译的参考书说,变成自己的语言很重要,当然也要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应对开放性题目。 初心网
三.复试经验
(1)当年该院校该专业的复试情况(复试分数线、多少人进复试、复试录取比例等)。
浙江大学初试成绩占70%,复试占30%,其中,复试成绩低于60分的将不予录取。就复试上线情况来看,因为浙江大学可以在系内进行调剂,因此能进复试的基本都能被录取。2022年复试分数线为377分。
(2)如何筹备复试?
首先,要准备好下述材料的扫描件或者照片。
(1)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准考证;
(2)应届生上传学生证、中国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往届生上传前置学历学位证书;
(3)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成绩证明; (4)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盖有红章的)大学期间成绩单; (5)科研成果证明、相关获奖证书; (6)毕业论文或初稿;
(7)个人简介(2页以内的 PPT,PDF 格式);
(8)网报后在中国学信网学历校验未通过校验考生须提交:学历纸质认证 报告或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国外学历认证报告,扫描件或照片均可。
其次,就复试内容来看,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狠抓基础,因为初试和复试之间有着很长的时间,因此很多人会忘记自己的初始内容,我建议各位同学将初试准备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
(3)复试内容、复试难度、复试命题偏向、院系复试特点等。
个人认为浙江大学逻辑学的复试并不难,考题内容都是曾经了解过的内容。
以上建议均是个人的一些见解,有不当的地方欢迎指出。考研是一场修行,保持一个正常的进度和生活规律,该吃吃该喝喝。
“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我的初试成绩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是很高的,但我知道我为之付出了多少,我的缺点在哪里。我并非什么高分大神,我只是一个多用了点功的普通人。知乎深度潜水用户,初次发帖,不到之处还请多多关照。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初试总分415分,专业课分别是122分和135分。
一、前期准备
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考本校本专业,也就是数学。考试科目就是政治、英语一、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后两门都是我的专业课。刚好去年年初遇上口罩,在家上网课,后来五月底回学校又是各种考试,故而在六月份前基本上没有怎么开始复习,只是看了部分专业课的教材。我全程没有报班,是参考了很多经验贴,然后自己制定的计划,不过也看了很多网课。下面分别介绍每门课的备考。
二、择校
我相信大家内心都怀揣着梦想,高考或是发挥失常、或是不甘心,又或是曾几何时自己辉煌过,想要在这次考研中一鸣惊人,重新来到自己的巅峰时刻。我并不打击你,因为有很多学生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亦或是本来高考的学校就非常好,这些同学有自己的目标,大家按照自己的计划接着跟着扬哥学习就好了。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本科期间基础差到死,但是也想要有一个研究生学历,也想打一个翻身仗,这时我认为选择要大于努力。当然我并不是想要打击大家,让大家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大家都不报顶尖学校,而是大家切记要务实,考研一年只有一次,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一定要先选学校!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顶尖学校全是侧重点),大家要找到学校的考试大纲,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会给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如果一本书全看我认为没有必要。我了解到的考研择校遵从二级跳原则: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二本的大专业,那么你可以选择一本院校或者末流211,都是机会比较大的。但如果你选择的是顶尖211或者985,那么可能需要你的基础和毅力都超乎常人(当然每年有很多逆袭的例子,我只是说大概率上是这样的,别杠,杠就是你赢)。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大概推算一下自己机会比较大的学校。另外在我看来如果你不读博士,或是只想要个学历,除了那些双一流、211、985,一本院校毕业证效果都不会相差太大,足够的。而且考研什么最重要?如果你像我们一样经历过,那最重要的一定是一战成硕,我认识太多的同学朋友报一个顶尖的211或者985,三百四五可能调剂到偏远二本,当然这些人依然可敬,上岸就是好样的。但是连国家线都没过的落榜同学呢?再来一年?可以啊,只要你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你可能有,但我没有。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啊朋友们!你有梦想我尊敬你,但是如果你的基础像我一样,那么请你务实一些,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院校,拿我们河北来说,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等我认为都很不错,各个省有各个省的学校,大家自行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学校?(我介绍的是我的择校方法)首先,去你想去的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找到初试一志愿名单以及拟招人数,如果一志愿都没满,那么说明这个学校有调剂名额,基本上一志愿过线都要,这种学校复试爽到爆。再好一些的学校呢,可能就有淘汰率了,大家看下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找到最低分,按照那个分数努力就好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想去学校的学长学姐,他们给你们的初复试指导真的是太太太重要。
三、各门课备考
1.政治
政治我是在去年八月中旬左右开始的,每晚用倍速看徐涛的强化课,徐涛讲课很有意思,尤其是马原,比较难理解,通过网课会更好地理解同时相应地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后章节的选择题和相应部分的1000题,做的时候我是把答案写在A4纸上,单选多选各一张。做完一遍后我又开始看徐涛的刷题班,同时刷第二遍1000题,这一遍的答案我是写在1000题的刷题本上的,刷题本是从网上找的电子版,然后在ipad上做的。政治选择题非常关键,所以1000题要认真做。
在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开始背政治以及大题,同时做各种押题卷,除了肖四肖八,我还找了徐涛的押题卷做,不过主要还是做选择。
知识点我是用的徐涛的黄皮书背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腿姐的也挺好的,这个看个人选择。重点背肖四的大题,不过肖四不要拖到最后一个周再背,否则真的有点来不及,当然背肖四也需要有侧重点,这个在肖四出来后在网上会有各种分析的。此外也需要多关注时事,选择题能拿到时事的分也会对成绩有影响,毕竟能多几分是几分嘛。
总的来说,政治不需要开始太早,当然了也不能太晚,最迟九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政治前期就好好刷选择,后面会有各种预测卷和小册子来帮助你背后面的大题的。
2.英语一
在英语上,我英语不是很好,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和方法,考研英语是擦线过的,但不得不说今年英语一是真的很难,做阅读的时候就感觉问题和文章根本没关系,以至于考完后我都记不清自己写的选项。
不过背单词还是很重要的,除却一些特殊情况,我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就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用的是红宝书,因为我从大一开始就在用红宝书,比较熟悉和习惯,尽管它设计不那么好。背单词软件上也可以用某贝,这个就看个人习惯和选择了,只要自己用的习惯有效果就可以。
阅读和作文是关键,作文大概11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而且一定要有个自己的模板,不要盲目背范文,可以买本作文书来自己总结,我当时是的刘晓燕的,她的作文书比较基础一点,不过如果介意可以看别的人的作文书。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所以作文也还是要多花些时间的。
关于阅读,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是真题要好好做,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近20年的真题,前几年的由于题型不太相同,当练手,然后再去仔细看文章翻译,后面从10年左右开始,题型稳定后多观察选项的设置方式和错误原因。我当时看了些唐迟的视频,他的有些方法还是可参考的,阅读多练,我是从八月份后开始每天下午做两篇阅读,真题做了两遍,其实做第二遍的时候,有些还是很陌生。
翻译和完型我都没有花太多精力,完型比阅读好做,而翻译真的太难了,后期我是找了唐静的翻译笔记看,里面有些固定句式的翻译。新题型无论是哪种都需要练习,但是最后遇到哪种,就看运气了。
总体来说,英语与个人积累也有关系,但是作文一定要重视,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还有就是字迹要工整。考研时,我是先写的作文,再做的四篇阅读,之后是新题型,然后完型,最后做的翻译。
3.数学分析
前期我是把教材看了一遍,本科用的是复旦大学欧阳光中的,但有点难,所以我用的是第四版的数学分析,是在ipad上看的电子书,先把教材整个过了一遍,自己把一些定理总结下来写在白纸上。
然后从七月中旬开始,看李扬的网课配合着他的强化讲义,他也有基础课,但我直接买的强化班。在强化讲义的目录上记下完成每一节的日期,参考李扬给出的进度,自己每天有个进度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完成当天自己制定的计划。第一遍我是先看的有答案版的,看懂了不一定会做,难一点的,我会自己在脑子中过一遍解题的大致步骤,然后在草稿纸上写出来,有的部分我熟悉的或者过程我看的清楚明白的,就会跳过这段的网课,网课基本都是2倍速看的。
在十月初过完了第一遍的强化讲义后,我开始看无答案版的,同时把一些重点知识和题目里的重点总结出来,写在白纸上。差不多考前一个月也完成了第二遍,然后开始每天做一套真题,同时再过一遍强化讲义上那些重点的部分,比如题和知识点。有些题太难或者太偏的就放弃了,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思路和自己对这些题的理解与掌握。
总的来讲,强化讲义过了两遍,然后认认真真做每一套真题,并及时总结归纳,我是习惯把这些写在白纸上,清楚明了。像裴礼文,因为备考时间紧我选择没有看,而且太厚了,并且上面很多偏题,不太适合考研。
4.高等代数
与数分一样,前期看的教材,我是用的丘维声的高等代数,就是厚厚的那一本,整体复习思路跟数学差不多,也是看的李扬的网课和强化讲义,并记录完成每节的日期。他的强化讲义上很多解题思路与方法值得参考借鉴,同样强化讲义用有答案版和无答案版过了两遍,最后一个月做的真题。高代除了教材和强化讲义也没有再看过其他书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学高代,数分有些地方真的理解不了,但是高代做起来就很顺手。
总的来说,在两门专业课上,还是需要多做题,而且如果题不会做,在看了答案以后也一定要自己再写一遍,看会了不代表真的会,要自己写一遍真正理解了才是真的搞懂了,我是从网上买的真题和解答,不过前几年的题型与现在的相比不太一样,所以用来练手,后面的几套有的就可以拿来模拟,模拟的时候我也是按考研时间来做的。不论是数分还是高代,做过的题要有个大致印象,思路很关键,自己动手做也很关键,眼会了,手不一定会,一定要多动手!
四、作息与心态
作息上,我习惯早睡早起,除了后期冲刺阶段和一些特殊情况,我都尽量让自己在十二点前就睡觉,六点半左右起床,国庆后就是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之间吃午饭,吃完后玩会手机,中午睡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晚上五点左右吃饭,吃完也会休息会玩会手机。冬天早上起床确实很困难,而且我又是个喜欢赖床的人,但想着就拼这一把了,挣扎一下还是会起床。起床后先背单词,然后吃早饭,我是在寝室买的燕麦和面包之类的,早饭后看会政治,然后看数分,下午起床后先做两篇阅读,再看高代。晚上会把白天数分高代没有完成的部分看完,然后看政治。最后一个月会在晚上看看英语阅读,在早上和睡前背政治。此外早上也会看看自己总结出的作文模板。其实当时大四上这学期还有三门课,所以课上也会看看政治,或者做1000题之类的。确实有时候需要协调上课与复习,而且两门课都是有作业,时不时上课还要点名,不过好在最后三门课都顺利通过了。
在考研前的两个周末我都是用真题,按照考研时间自己模拟了一下,作息习惯也接近考研的时候,当然有时候会很困,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最后一个月左右,由于晚上有段时间实在太困,所以我中午起床后会喝杯咖啡,然后晚上那段时间适当运动一下。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备考期间感冒过一次,真的很影响进度,但是如果真的不小心生病了,还是要先好好养好身体,再认真复习。
暑假期间我没有选择留校,而是回家备考,家里人也很支持,家里我的书桌和卧室是分开的,而且他们白天上班,再加上家里的环境让我安心,所以选择了回家。暑假期间每周会有一个晚上跟家人出去散步,整天闷着家里复习也会觉得枯燥,所以会出去换换环境。每周也会有半天和朋友出去玩,看看电影,聊聊天放松一下,朋友也考研,所以还会交流一下公共课的复习进度。回校后是在寝室备考的,寝室当时只有三个人,而且都考研,所以大家一起在寝室备考,中午晚上大家也会聊聊天放松一下,整体氛围很好。
五、复试
至于复试,一般都是笔试+面试的形式,具体内容的话每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套路。只能泛泛地说笔试一般是考察那些初试没有考到的专业课的内容,主要的考察方向是广度而不是深度,比如我们学校基础数学专业的复试笔试是一张卷子12道题,涵盖了实复变,泛函,常微偏微,抽象代数,拓扑,微分几何等内容,需要选五道不同方向的题作答。所以这一步很大程度是看你本科阶段整个的学习过程的。虽然也可以花时间准备,但是效果上不会像准备初试那么立竿见影。
六、总结
考研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心态很重要,在备考期间也有很多不顺的事,但放轻松,一件一件解决,不要焦躁。后期的话不要想着什么复习不完时间不够,不可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复习到,所以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尽可能把自己复习的内容掌握好,考场上好好发挥就好,尽力了就无悔。既然决定了考研,那当然就希望能顺利上岸,我当时没有想过要二战之类的,没有给自己再一次的机会,就是尽力去复习,如果真的没考上,就找工作。当然啦,备考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也不会让自己想太多,就努力学加油干!
最后,愿每个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回报!
初心网(https://www.cx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2023年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是学术类323分,专业类346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本人初试总分415分,专业课分别是122分和135分。一、前期准备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
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分享?大家好~我目前已经上岸东师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之前的我也看着各位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开始懵懵懂懂的做考研准备。而我亲身经历过了这些之后,想给各位准备报考东师大学科历史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自己走过的弯路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一、我为什么会选东师1.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211,985平台(非985),世界一流学科(入选6个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本人初试总分415分,专业课分别是122分和135分。一、前期准备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
华中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一、个人介绍本人以总分387分成功上岸华中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政治70,英语(一)71,数学(三)111,经济学基础135。二、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原因首先,来谈谈华中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的考研报录比情况吧。其实这个可以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个官网里面找到,首页里面有一个模块是“硕士招生报录比查询”,点击该处,就可以查得华
适合二三本考研的大学1、贵州大学贵州大学的保研率不高,且学校又不属于热门大学,所以在所有的211大学中,都属于比较容易考的类型,如果不是跨考专业的话,只要好好准备,基本上没太大风险,当然还是要上分数线才行。学校的农学院分数是最低的。2、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很适合理科生报考的一所工科大学。其实只要专业课考得好的话,差不多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总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东北师范大学2023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如下: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只有六所师范大学,学校是1946年建校的,原名就叫做东北大学,而且是张作霖的儿子当校长的东北大学,是我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张学良的弟弟,东北行政区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当的校长。校址当时是设在本溪,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一路迁徙,甚至迁到黑龙江又迁回来,各种迁移
小学教育考研分数线截至2024年3月,该分数线在A区分数线是350分,B区分数线是340分。根据大学生必考网查询到的信息,2024年教育学考研国家线A区单科(满分=100分)51分,单科(满分>100分)153分;B区单科(满分=100分)48分,单科(满分>100分)144分。br>通常来说,A区考研国家线总分比B区高10分左右,单科线高3-5分,国家线是考研进入
广西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一志愿考生(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按照报考学科门类(专业)、专业学位类别对应的国家B类考生分数线的总分线最多下降10分执行,且降分后总分不低于251分;单科分按
2024-10-23 16:17:44
2024-10-28 01:57:33
2024-10-19 04:35:55
2024-10-25 22:49:36
2024-10-19 03:42:35
2024-10-27 16:58:21